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双流中学于2025年4月21日成功举办了以“批判性思维与英语项目式学习”为主题的菜单培训。此次活动围绕项目式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的深度融合展开交流,并深入研讨语篇,推动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在筹备此处活动过程中,我校刘利勤、罗芳梅、余晓冬三位老师多次磨课研讨以期达成教学理念的共识,在研讨中共同成长。
【厘清思路 指引课堂实践】
课标提出教师应更多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组织更加开放的、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创作性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引入和运用用多种资源,鼓励学生分享感受、经历、看法和个人创作,为学生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相互学习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
本次培训活动的开篇,由刘利勤老师为全体参会教师以选B3U2单元为例详细介绍了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的框架与实践应用。刘老师阐述了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她特别强调,项目式学习强调“任务导向,合作学习,知识应用”,通过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创新。
【课例示范 体验课堂实践】
1.语篇《Life Behind the Lens》课例说课与实录
刘利勤老师在解读语篇《Life Behind the Lens》时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写作技巧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的深层含义,探讨摄影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突出了故事主角Bill Cunningham的平凡、奉献、真诚、激情等工匠精神,感悟语篇“平凡而伟大”的主题。刘老师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环节,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分析Bill Cunningham的生活哲学与工匠精神,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到主题意义的探讨中,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
2.语篇《Masters of Time》课例说课与实录
罗芳梅老师认为语篇《Masters of Time》通过讲述故宫博物院钟表修复师王津日复一日修复钟表文物的事迹凸显了人物的工匠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归纳概括王津和学生修表的原因、遇到的挑战、成就和工作态度,判断评价人物所具有的工匠精神,感悟语篇主题——择一事,终(钟)一生,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研不止 未来可期】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并行才能持续为英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双流中学英语学科组将继续坚持在教中研,在研中学的教研活动,推动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撰稿:罗芳梅
校对: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