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张载《正蒙·乾称篇》
个人简介
王韵雅,四川省石棉县人,双流中学学生。高考以638分成为双流县文科状元,考入上海财经大学,主修会计学专业,辅修国际经济法专业,获得管理学和法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保送至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并获得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和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研究生阶段,师从保险系主任、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钟明教授,参与《上海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等课题研究。
高中三年,可能是我人生中最纯粹也最坚定的时候。在这三年里,无需考虑太多,不用在乎今后,只需要着眼于当下,专注于当下。当你认定一个目标并为之全力奋斗的时候,一切都无法阻挡你,也无法成为你的羁绊。
关于学习,关于高考,我有几点想与学弟学妹们分享。
第一,学会合作。刚刚进入高中的时候,我并不是最出色的,在这个全年级最好的文科精英班里,每个人都带着天赋和梦想,每个人都在努力。为了成绩和梦想的大学,大家都削尖了脑袋往上冲。当时,李老师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真正到高考的时候,和你竞争的是全省20万人,而不是现在坐在你周围的这些同学。”因此,在那个时候我们班每个同学都不会吝啬自己的时间,有不会的题目都很愿意去问同学,大家一起解决。整个2班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有合作的竞争才是良性竞争,单打独斗也许能一时争胜,但你追我赶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第二,用对方法。其实常常有人问我,你是用什么办法学习的。对于这个问题,我很难给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因为每个人适合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偏爱题海战术,有些人却觉得浪费时间。别人的方法可以借鉴,但是一定要让这个方法来适应你。如果你找到了一套适合你的方法,那就不要轻易打乱节奏,偏听偏信,盲目尝试。我也有几个方法供大家参考。首先是谨慎对待错题,我一般会给自己准备几本错题本,把错题和正确解法都记录下来,常常翻看巩固。其次是用对待考试的态度对待平时的作业,我会根据题量安排自己做作业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使“考试”成为常态。最后就是要打好基础,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变通,不要一味的追求高难度的题目而忽略了最基础的知识。
第三,调整心态。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同学明明平时成绩不错,但是一到考试就容易崩盘的情况。越大的考试,同学们心里越容易出现波动,尤其是高考,很多人往往背负过重的包袱而导致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我在高一高二的时候也是心态不好的典型,进入高三之后,我渐渐学会了排解压力,有时候学到累了或者感到紧张了,就会去操场上走走,一圈一圈直到自己觉得心情平复下来了才回去学习。有压力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是如何面对和调整,使压力成为动力。
第四,学会坚持。高考就像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有可能成功,不到撞线那一秒,谁也不能轻言放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个人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这三年的时间里认认真真地为自己努力一次,不给自己留遗憾。
在高考前,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终场哨音没有吹响,胜负未定,仍有机会全力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