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四月,万物竞茂。4月28日上午,由双流中学承担的2024年度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思政课视域下中学“综评·引领”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双流中学106会议室隆重启幕。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谭文丽,四川师范大学纪检监察学院院长李俊、《四川教育》杂志副主编李益众,四川省教科院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教研员马云飞莅临指导。双流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杜江涛,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向发友,党委委员、德育处主任郝碧娅,研培处主任彭春晖,党政办副主任陈莎莎以及班主任杨东、熊治海、秦圣懿等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课题主研成员孙丰鑫主持。
开题明义,锚定学术坐标
会议第一项,在庄重的学术氛围中,四川省教科院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教研员马云飞首先表达了对双流中学前期研究工作的高度肯定,随后代表省教科院宣读课题立项通知,标志着该课题正式进入实践研究阶段。
会议第二项,课题主研成员郝碧娅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陈述,主要从课题核心概念、研究要解决的实践问题、研究综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创新之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保障等方面对课题的研究基础与未来规划进行了深刻阐述,细致入微,逻辑相扣,论述严密,展现出课题组的学术前瞻性与实践突破力。
专家论道,淬炼学术精粹
会议第三项,四位专家对课题进行专业指导,四位专家的意见,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马云飞主任首先高度肯定课题“直击素质教育痛点”的现实意义,继而从学理维度在概念界定、研究价值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建议,并从大思政课的系统性建构视角对综评引领课程的内容衔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提出具体策略。
李益众主编聚焦学术表达规范,为课题注入学术规范性基因。李主编的指导细致入微,既从文本细微处严把质量关,又通过范式创新提升研究能级,充分彰显教育出版家"编研互动"的独特价值。
李俊教授首先表达了对立项成功的肯定,认为双中做到了“起步早、站位高、探索实”,他从大思政课视域为课题铸牢意识形态根基。随后,他指出,要把个案特殊性上升到一般性、规律性、实验性和推广性,并从课题价值取向、研究聚焦、量化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的建议。
谭文丽院长立足课程论视角,以课程专家的系统思维,为课题搭建实施框架。她建议以“核心素养进阶”为轴,在课程设计上贯通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并强调通过项目驱动、情境浸润、协同育人形成可推广的校本化实施策略。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填补了“大思政课”与综合素质评价融合研究的学术空白,其研究为新时代中学思政教育和综合素质评价融合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张力的创新样本,具有重大意义。
擎旗奋进,赓续学术薪火
会议第四项,课题主研成员向发友代表课题组对专家组致以崇高敬意并作郑重表态,表示团队将以“守正创新、研以致用”为宗旨,不负学校党委、专家们和社会的期望,以最饱满的热情、最真挚的态度、最踏实的行动,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科研答卷,为学校和区域教育的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最后,课题负责人杜江涛转达了党委书记黄超对课题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嘱托,并在总结中向与会专家及课题组做出“四个保证”,强调学校将以课题为引擎,推动学校“三全育人”体系升级,打造“西部领先、全国示范”的思政教育学术高地,书写区域教育科研事业的新篇章。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成功立项不仅是双流中学多年来持续深耕教育改革的结果,更是全省乃至全国探索“大思政课”与“综合素质评价”融合的破冰之举。此次开题不仅是一场学术思辨的盛宴,更是一次教育改革的冲锋号角。当开题论证会的智慧火花照亮前路,这项凝结着教育理想与学术匠心的课题,必将成为撬动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支点,在立德树人的沃土上孕育出满园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