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下午,四川省双流中学英语学科教研组成功举办以“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评价”为主题的英语学科春季菜单培训。此次活动通过专题讲座、课例展示与研讨等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实践交流平台,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路径。为确保本次菜单培训高质高效、顺利有序进行,英语组余晓冬老师、马俐老师和邓贻之老师进行了多次集体研讨。
一、专题讲座:理论引领,明确方向
活动伊始,双流中学英语教研组长余晓冬老师作了题为《指向批判性思维品质培养的深度学习课堂结构评价框架》的专题讲座。余老师结合新课标理念,系统阐释了批判性思维品质与深度学习的内涵界定。从学习活动观、问题链、思维品质及文化意识等方面构建了指向批判性思维品质培养的深度学习课堂结构评价框架,为教师准确设计基于思维发展的深度学习课堂提供了构建路径。
二、课例展示:实践示范,深化探索
余晓冬课例《Macquarie Island: From Chaos to Conservation》
在说课环节,余晓冬老师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解析了该课例的设计逻辑:通过梳理麦夸里岛生态破坏与恢复的因果链条,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反思可持续发展路径。授课视频中,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绘制信息结构图、小组讨论等任务,逐步完成“地理概貌梳理—问题因果分析—写作目的探究—反思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的深度学习过程。
邓贻之课例《The Wild Within》
邓贻之老师的课例聚焦不同的动物示例阐释“协调城市发展与动物保护的关系”。邓老师的授课体现了指向批判性思维品质培养的深度学习课堂结构:概括语篇要义→ 提炼阐释语篇主题的说明方式→剖析不同示例所传递的信息→构建语篇信息结构图反思→城市发展与动物保护的关系→就流浪猫问题及解决措施发表看法。
三、活动总结:以研促教,共谋发展
本次菜单培训活动通过“理论+实践”的双轨模式,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教学范式。余晓冬老师与邓贻之老师的课例生动展示了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深度学习的融合路径:前者以记叙文为载体,聚焦因果分析与生态责任;后者以说明文为媒介,强化逻辑推理与辩证思考。两位教师均通过多模态任务链和真实情境设计,凸显英语学科在育人中的独特价值。
未来,四川省双流中学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为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文:邓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