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悠久的办学历史、丰富的办学经验

深耕课标育素养,双课并进显匠心

——双流中学物理教研组教学大比武活动

文/张茂玲、李心愿 编辑/魏永贵 时间:2025-03-29 浏览数:319

深耕课标育素养,双课并进显匠心——双流中学物理教研组教学大比武活动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标引领下,双流中学九年级物理教研组以“情境创新”与“精准讲评”双线并进,开展《光现象》复习课与《成都中考A卷力学计算题》讲评课的深度教研,打造出两堂既有学科特色又具实践温度的高效课堂,彰显了教研团队“以研促教、以评促学”的专业追求。

《光现象》复习课:情境为链,探究为核

张茂玲老师围绕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历经多次研磨,将“竖直立体哪吒”装置转化为贯穿课堂的探究主线。首次磨课中,团队突破传统复习模式,将“伪3D哪吒”装置与平面镜成像原理深度融合,通过问题链“光源—光路—虚像—立体成像”驱动学生思维进阶。课堂中,学生借助激光笔定位光路、对比磨砂材质与亚克力板的成像差异,自主建构“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模型;动态光路动画与成都中考真题(如日晷影长作图、水中倒影辨析)的变式训练,既强化了“对称性作图”的规范性,又渗透了“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终版设计中,“白鹭倒影”“锦江灯影”等生态案例的融入,更将物理原理与家国情怀、生态保护巧妙联结,让知识复习升华为价值引领。

图一

图二

力学讲评课:精准把脉,思维建模

针对中考力学计算题的难点,李心愿老师以新课标“科学思维”培养为目标,依托大数据精准诊断学生薄弱点,设计出分层递进的讲评方案。课程从“无人机功率计算”“平衡车压强分析”等真题切入,通过“审题三步法”“受力拆解法”引导学生逐层突破公式混淆、单位遗漏等典型错误。国产飞行汽车、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等科技案例的融入,不仅深化了“功与机械效率”的知识应用,更点燃了学生的科技自信。课后分层补偿训练,兼顾基础巩固与拓展提升,让不同层次学生在反思中实现思维进阶。

图三

图四

集体备课智慧:三轮研磨,四维共生

两堂课的诞生,源于物理教研组“共研、共创、共生”的教研文化。在《光现象》磨课中,团队经历“情境重构—实验优化—素养升华”三轮迭代:初稿聚焦新课标落地,将趣味装置转化为探究载体;二稿精简实验流程,以激光定位取代繁琐操作;终稿引入生态案例,实现知识逻辑与育人价值的统一。力学讲评课则依托“数据诊断—分层设计—变式迁移”路径,形成“精准讲评”范式。教研组打破年级壁垒,九年级情境创新与八年级力学基础教学相互启发,构建“知识—能力—素养—情怀”四维目标闭环。

图六

图五

教研组寄语:以匠心守初心,以共创致未来

“四次打磨一堂课,百次研讨铸一题”,双流中学物理教研组始终坚守“课标为纲、学生为本”的理念。老教师以经验护航,青年教师以创新破局,团队通过“案例共研”“课堂互诊”“资源共建”,让每一堂课既有扎实的知识根基,又有鲜活的时代脉搏。未来,他们将继续在物理教育的沃土上深耕不辍,助力学生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从学知识走向悟真理。


供稿人:张茂玲、李心愿
审核人:付文海、罗远均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