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凝聚集体智慧,优化中考备考策略,我校英语教研组于3月组织开展九年级英语复习课与讲评课双课型教学竞赛。本次活动以“精准教学、高效备考”为核心,通过“主备先行—集体研讨—选班初上—学校比赛—优化推广”五步流程,打造中考备考“双引擎”,助力学生能力提升。
一、主备先行:精研课标,靶向设计(提前2周)
1. 复习课:话题整合,分层突破
范珂诚老师以“健康”为话题,整合初中教材中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疾病预防四个单元内容,构建系统性知识框架。课件设计涵盖话题导入、知识梳理、例题讲评、分层练习等模块,并配套原创完形填空训练,确保学生进行从输入到输出的闭环学习。
2. 讲评课:数据驱动,精准施策
王金涛老师依托好专业校园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分析,针对9年级12单元B卷的共性错题与个体差异,设计讲评方案。通过错题归因、解题策略强化、变式训练三个环节,帮助学生突破语法易错点,并配套“巩固训练包”实现举一反三。
二、集体研讨:群策群力,优化细节
主备教师通过说课展示设计思路,说明各环节设计意图。团队围绕三个关键点深度研讨:
目标精准性:是否紧扣课标与中考要求?
学生参与度:互动设计能否激发主动性?
资源适配性:分层材料是否覆盖不同学情?
经讨论,优化建议包括:简化PPT文字、进行思维导图可视化呈现、调整练习梯度。最终确定试讲班级与观课分工,聚焦“时间分配”“目标达成”等维度。
三、选班初上:以学定教,动态调整
试讲环节中,两位教师落实优化方案,团队全程记录:
复习课:主备教师按优化后的教案授课,学生通过问题链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其他教师旁听并记录;知识输入环节:观察学生掌握情况。
讲评课:数据错题分析引发学生共鸣,小组讨论正确率提升显著,其他教师旁听并记录:个别变式题需补充讲解,讲评互动环节,统计学生答题正确率提升情况。
课后研讨:基于课堂数据,进一步精简内容,突出重难点。展示课堂观察数据(如学生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输出,起到复习课的作用);分析学生当堂练习错误率;并给出调整建议(简化知识梳理环节的PPT文字,增加视觉化思维导图) 。
四、学校比赛:双课绽放,各展风采
1. 复习课:问题导向,素养落地
范珂诚老师以“健康”话题为轴,通过“如何保持健康生活?”驱动学生串联知识,结合中考真题分层训练。课堂中学生积极探究,甚至自发拓展讨论身体和心理健康议题,体现核心素养培养。
2. 讲评课:精准诊断,活力课堂
王金涛老师合理运用大数据分析,错题讲评环节既有教师精讲,也有学生上台“当小老师”的环节。小组竞赛、变式闯关等设计让讲评课告别枯燥。
五、优化推广:智慧共享,聚力备考
赛后,全英语组在周淼老师指导下提炼出“双课型”教学模板:
复习课:话题整合→考点梳理→分层训练→拓展应用
讲评课:数据诊断→错题归因→策略强化→变式巩固
九年级备课组率先应用,其他年级教师结合学情二次开发。
此次竞赛不仅是对备考策略的深度研磨,更是英语组对中考备考的庄严承诺。从精准设计到动态优化,从个人探索到团队共进,每一步都彰显师者匠心。六月花开可期,让我们携手以专业与热忱,助力学子圆梦中考!
撰稿:杨慧、王金涛
图片:九年级英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