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双流区高一地理教研活动在双流中学开展,本次活动聚焦课程转化力提升,以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之时空综合”为核心进行深入研讨。区内各校联动,为探索中学地理课程转化力的提升路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双流中学的王旭菲老师进行了课例展示。王老师以《海水的温度》为例,引导学生从时空两大维度,系统地探究了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变化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例紧密围绕“时空综合”主题,通过深度解读课程标准,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详细解读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等方式,成功地将抽象的地理思维具象化为学生可知可感的逻辑链条,为观课教师提供了课程转化的优秀范本。
图1 王旭菲老师课例《海水的温度》
图2 王旭菲老师课例《海水的温度》其后,立格实验学校的杨霞老师带来讲座《高中地理“时空综合”素养的内涵解析及培养策略》。杨老师深入挖掘“时空综合素养”是什么、怎么考和怎么教三大核心问题,深刻阐释了“时空综合”素养的核心内涵与认知层级,并系统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体系,为一线教师如何将素养培育目标精准锚定于日常教学提供了关键支点与明确路径。
图3 杨霞老师《高中地理“时空综合”素养的内涵解析及培养策略》随后,盐道街外国语学校的张为宏老师进行了题为《时空分析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探究》的专题分享。张老师从有效获取地理信息到构建时空思维模式,以“河谷中的风沙地貌”为例,深入探讨了如何将这一核心分析方法有机融入到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之中。该讲座为教师们提供了落实“时空综合”素养的关键工具与教学范式,极大地增强了地理教学的科学性与思辨性。
图4 张为宏老师《时空分析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探究》最后,棠湖中学的伍程宇老师带来讲座《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伍老师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例,系统阐述了如何将“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贯穿于单元教学的全过程。讲座为构建目标明确、活动高效、评价精准的地理课堂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指导,有效提升了教师对单元教学的整体把控与设计能力。
图5 伍程宇老师《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活动最后,双流区教科院副院长刘光文对本次活动做出了点评,刘院长充分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效,指出课例展示与讲座系统梳理了“课程转化”的实践路径,为素养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撑。他强调,各校地理教研组应持续深化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将今日所思所获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共同推动双流区地理教育迈向新台阶。
图6 双流区教科院副院长刘光文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