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悠久的办学历史、丰富的办学经验

双流中学内地西藏班学子开展跨领域研学

“研”途览胜,“学”思并行

文/德育处 图/德育处 编辑/邓莎莎 时间:2025-10-11 浏览数:100

10月6日中秋佳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假期生活,双流中学组织内地西藏班学生赴李白故里、中国两弹城和长虹双创智能制造工业园开展研学活动。

图1 参观江油太白书院图1 参观江油太白书院

首日上午,师生一行走进江油太白书院。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缓步穿过太白碑林、驻足陇西院邀月台、徜徉于李白文化博物馆。随着讲解层层深入,诗仙李白的生平画卷徐徐展开——那个曾停留在课本与诗句中的飘逸身影,仿佛跨越千年,翩然来到眼前。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勾勒出青莲居士不羁的才情与洒脱的性格。同学们不仅深化了对李白作品的理解,更沉浸于他那“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壮志,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瑰丽想象之中,完成了一场与诗仙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图2 参观江油太白书院图2 参观江油太白书院

在参观之外,同学们还沉浸于投壶、制作线装诗集等传统活动之中。亲身体验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专注和耐心,更在一动一静之间,涵养了审美情趣与一份悠然心境。

图3 参观江油太白书院


图4 参观江油太白书院


下午,师生们奔赴本次研学的第二站——梓潼“两弹城”。这里曾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的旧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的秘密基地,也是“三线建设”历史中的关键支点。跟随着讲解员,大家穿行于两弹历程馆、模型馆与防空洞之间,在一幅幅老照片与一件件珍贵实物前驻足凝视。邓稼先、王淦昌等老一辈科学家隐姓埋名、扎根深山的峥嵘岁月,从此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化作一段段可感可知、动人肺腑的集体记忆。

图5 参观梓潼“两弹城”图5 参观梓潼“两弹城”

通过场景复原、历史影像与互动体验,“两弹”研制的艰辛历程变得鲜活立体,科技的磅礴力量与永恒魅力也深深烙印在同学们心中。这段壮阔历史所带来的震撼,最终凝结为对“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切体悟——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求实创新、永攀高峰。它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可感可知的精神图腾。此行超越了单纯的知识积累,成为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图6 参观梓潼“两弹城”图6 参观梓潼“两弹城”

次日,同学们走进长虹双创智能制造工业园,实地探访“智”造工厂,感受现代工业的强劲脉动。在生产一线,大家目睹了工人与智能设备高效协同的作业场景,聆听导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智能制造流程。在注塑厂与精密电子车间,SMT贴片生产线、无人化注塑系统与AI视觉检测设备的精准运作,令同学们对工业自动化有了直观认识。通过和技术人员交流,大家进一步理解了传统产线向智能工厂的转型路径,建立起“科技—产业—生活”的关联认知,也对工程师等职业的价值有了更深的体会。

图7 参观长虹双创智能制造工业园图7 参观长虹双创智能制造工业园

实践课堂将本次研学推向高潮。同学们摇身变为“机械工程师”,手持工具,对照图纸,从零件校准到部件连接,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细致;从初步调试到成功运行,每一次尝试都充满期待。当亲手组装的机械手臂精准完成指定动作时,现场瞬间沸腾,成功的喜悦在每个人心中激荡。这一刻,创新的种子已悄然播撒,科技梦想在此生根发芽。

图8 参观长虹双创智能制造工业园图8 参观长虹双创智能制造工业园

回首是太白风骨与两弹脊梁,前行是智能制造的智慧与匠心。这场融汇历史与未来的研学,为内地西藏班的同学们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精神与思想赋能。愿同学们怀抱此行收获,将感动化为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忱与坚定的内心,迈向人生的星辰大海。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