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悠久的办学历史、丰富的办学经验

沃土育繁花,杏坛起春风

文/行政办 时间:2017-12-28 浏览数:811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而深化教育改革是实现国家经济、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满怀憧憬,迎来了2018年新高考的改革,她如和煦的春风吹暖了寒冬,吹绿了杏坛。

经过较长时间的精心筹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学改革研讨会”于2017年12月28日在四川省一级示范校——双流中学如期举行了。这次会议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由双流区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四川省双流中学承办。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党政工作部主任汪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部主任王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李静波,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央电教馆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刘雍潜,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罗清红,成都市双流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建,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光纯,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邱刚田,四川省双流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熊伟出席了大会。还有来自全国各地近200所学校的活跃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校长、老师以及新闻媒体的工作者700余人。会议室里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共同探讨高考改革的方向和方案。

会议室里高朋满座会议室里高朋满座

按照会议的议程安排,今天上午的会议分成两个板块:开幕式及专家论坛、校长论坛。

徐天福副校长主持双流中学副校长徐天福主持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致开幕辞。杨先生从我国十九大报告说起,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全面改革,我们要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关注课标变化,积极应对高考改革,推进信息时代的高中教改。所以今天大家在这里集会,共同研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教学改革。

杨银付主任致开幕辞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致开幕辞

成都市双流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建致欢迎辞,诚挚欢迎来自省内外成百上千致力于教育的同仁。作为宣传部长,李先生首先从宏观的角度概述双流区的历史和现状,简要介绍本区长远的发展规划;再立足教育,阐述以双流中学为表率的教育探索成果,高度赞扬了本次研讨会的积极意义;希望通过这样高规格、高水平的研讨会,聚焦选课走班,探寻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方案,力争尽快建成先进教育示范区。

李建部长致欢迎辞

成都市双流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建致欢迎辞

面对高考综合改革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教育处处长李静波做题为《我们普通高中教育改革面临的形式与任务》的专题报告,明确指出现阶段基础教育的三大重要任务:其一,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做好基础教育的保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其二,深化改革,明确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动力,推动高考改革、中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稳步发展,强调高中以选课走班为常态化教学模式;其三,规范办学,完善民办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政策法规,推动健全普通高中办学标准,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任务明确的前提下,李先生从事业发展看形势、从高考改革看挑战和从课程改革看出路三个方面,发表了独特的见解。在报告的最后,李先生初步规划了下一步的工作,指出要在完善试点改革方案基础上指导做好新试点方案,加快推进扩大教育资源,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李静波处长做专题报告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教育处处长李静波做专题报告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党政工作部主任汪明做《高中教育如何适应新高考》的专题报告。新高考新在哪里?汪先生以先行改革的上海、浙江为例,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改革模式发生重大变化,考试次数分级(合格考、等级考)举行,考试记分不同,招生模式多种多样,考试时间截点有调整,志愿填报有区别。那高中教育如何适应新高考?要以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涉及高中三年课程、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在内的一揽子改革。到底为何要走班?为了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实现个性化发展。如何走班?要完善行政班与教学班的并存模式,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和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完善学生发展制度,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事管理体制和专业发展机制,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汪先生的报告高屋建瓴,为我们即将实施改革的学校指引了方向。

汪明主任做专题报告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党政工作部主任汪明做专题报告

近年来,面对“新高考”,我们都面临着“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学校如何管?”等问题,双流中学围绕这些问题,组织教师团队专门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操作性的成果。双流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熊伟分享了《新高考背景下双流中学教学改革成果展示》。熊校长就怎样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构思真正逐步落实的问题,介绍了本校始于2012的教学改革探索历程,包括通过专家报告、外出学习的方式让全校教师做好思想准备,构建学校核心文化,推进二元导学高效课堂建设,构建以“仁、智、雅、和”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实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学生学习生涯规划等。在做好广泛扎实的准备工作基础上,全面迎接2018年新课改,积极迎战2021年新高考。

熊伟校长做成果报告

双流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熊伟做成果报告

双流中学优秀青年教师罗文平介绍了双流中学选课走班实施情况。由最初的部分班级分层走班到全年级实施“互联网+”课堂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一直在探索的路上。在如何选课、如何组班、如何教学、如何管理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在选课上全程指导、慎重选择、逐步认识、有序推进,在组班上按需求成班、特色成班、相对固定、局部小走,在教学方面学选分层、兴趣分项、固化学程、系统排课,在管理上导师负责、学生自主、数字管理、多元评价。

罗文平老师分享双中走班成果双流中学优秀青年教师罗文平分享双中走班成果

双流中学优秀青年教师陈莎莎介绍了双流中学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与实践,双流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引领为目的,以评价为手段,记录成长过程,强化自主管理,践行立德树人,通过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在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成果粘贴、阶段小结、个人反思、班级公示、素质引领、班级管理及反思等。

陈莎莎老师分享综合素质评价成果

双流中学优秀青年教师陈莎莎分享综合素质评价成果

双流中学两位学生代表分享了双流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载体——双流中学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班级管理记录手册的使用情况。

学生代表介绍成果使用情况双流中学学生代表介绍成果使用情况
学生代表介绍成果使用情况双流中学学生代表介绍成果使用情况

面对“新高考”“新课程”“新课堂”,来听一听校长们怎么说。

校长沙龙校长沙龙

双流中学校长熊伟认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实现学生的可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选课,走班只是形式。为适应新课程,必须解决硬件设施建设、教师资源优化和信息平台搭建三个问题。他还说,昨天区委区政府会议已经同意改造双流中学老校区和新建了两个分校的计划,双中的未来充满希望。

接着成都市大湾中学赵泽高校长陈述了该校为迎接新高考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强调对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生涯规划培训。青岛市第二中学孙先亮校长指出要积极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以问题激发智慧,在困难中寻找解决方式。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郭军校长认为新高考将真正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给学生更多选择,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新时期的人才需求。昆明市晋宁区第一中学赵源星校长就选课该何时选、选什么、怎么选和走班面临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家长不太理解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理解和应对措施。最后,重庆市垫江第三中学陈桂江校长就新课程改革基础性和选拔性关系问题发表意见,指出本校的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建设优势学科。

在参会者的热烈掌声中,上午的议程圆满结束。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