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时代浪潮下,教育领域的协同合作也日益紧密。近日,双流中学校党委书记黄超带领各学科骨干教师团队前往重庆市暨华中学,开展了一场富有成效的联合教研活动。
一、同课异构:思维碰撞,精彩纷呈
本次联合教研的核心环节之一是语文、数学、英语和历史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风格与策略,在四间教室里同时精彩上演。
语文课堂
暨华中学的卢周凌莉老师以“为校刊投稿校园美文”这一主线任务拉开教学序幕,从情景交融的概念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情与景的关系,细致地梳理知识体系,搭建好写作的框架。
双流中学的杨岚老师则以重庆缙云山的风景作为课堂切入口,从选景明情、紧抓景物特点、巧用写作手法三个关键方面,引导同学们掌握书写情景交融散文的原则和步骤,落实片段写作任务。
课后,暨华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冉建权老师用“有知识”“有教材”“有学生”“有迁移”“有情境”的“五有”精准地概括了这两节课,并对新高考下的语文教学任务作了细致的讲解。
数学课堂
暨华中学饶港老师通过复习旧知引入单位圆上动点的位置变化情况,并以层层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同时紧扣学情强调易错点。
双流中学翟芷艺老师以康辉朗诵《春江花月夜》的视频引入周期性变化的客观现象,再以摩天轮观光车为例建立单位圆的数学模型。然后以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动点的坐标与旋转角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得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课后,暨华中学教研组长和双流中学的年级组长喻立扬老师从课堂引入的新颖度和教学环节的完整性等多方面对两节课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认为两节课的老师从视觉和听觉多方面开展课堂,通过对学生一步步地引导,使得概念自然而然地展现。
英语课堂
暨华中学余玲老师呈现了一节非常有深度的读思课,以三个教学目标为牵引设计的6个教学环节有效融合了内容、语言和思维,带领学生深刻体会了中华传统汉字之美,充分地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课标理念。
双流中学余虹玉老师呈现了一节非常精彩的的写作课。从建构语篇信息结构图,提炼写作框架,到根据多模态的语篇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最后利用写作评价量表进行自评和互评,整节课环环相扣,体现了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课后,暨华中学的教研组长周梅老师和双流中学的教研组长余晓冬老师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景创设,评价任务的有效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等多方面对两节课进行了深入讨论。
历史课堂
暨华中学万荣东老师通过大量的书信史料,图片史料等充分展示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抗战热情,培养了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能力。
双流中学陆雨薇老师则将教材史料和文献、图片史料相结合,调动学生结合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知高考动向,加强学生的学科素养。
课后,双方的教研组长从教学进度,新课标等方面进行交流,对教学目标设计、情景创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讨论,大家对重庆和四川的高考考向和教材利用都有了更新一步的认识。
二、座谈会:交流互鉴,共话未来
同课异构活动结束后,两校教师齐聚一堂,召开了联合教研座谈会。会上,暨华中学的领导对双流中学教师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此次同课异构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双流中学校党委书记黄超表示,此次交流学习活动意义非凡,不仅让教师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有了新的收获,更促进了成渝两地学校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相信双流中学与暨华中学将继续携手共进,积极探索教育创新之路,充分发挥两地教育资源优势,共同书写成渝两地教育事业的新篇章。